网上买年货 未必都划算
距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不过,认为在网上买年货一定会比超市、商场更划算的消费者,可能需要更新一下观念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商平台的很多促销活动,由于“额满金额”“起售件数”“优惠时段”等促销的“门槛”都比较高,各种优惠的规则也很繁琐,综合算下来未必真实惠。
“满减”门槛有点高
消费者刘女士前几天打算采购一些坚果,当她对比同一品牌产品在实体店和网上店铺的价格时发现,网上的价格竟然要高出很多。刘女士告诉记者,一款120克袋装的“巴旦木”,实体店售价是每袋16.9元,而网上店铺售价竟然高达43.9元。但网店有一个“满300减210”的活动,参加活动后如果一次性买7袋这款产品的话,单价就相当于13.9元了。刘女士表示,这个满减活动看上去力度很大,但“门槛”实在是有点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电商平台类似的满减活动还有很多,但大多都需要凑单才能获得比较低的“到手价”,而这个所谓的“低价”,与实体店相比往往也差不太多。
优惠券使用条件多
还有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从各种电商App、公众号收到了不少优惠券,有的券面金额颇为可观,动辄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看起来很实惠。但是打算用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电商优惠券通常都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需要满一定金额才能使用、只能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仅限购买个别品类使用甚至是只能购买某个品牌的某款商品使用等等。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选购糖果年货时试着使用一种优惠券,在满足了多项条件后,最终的价格仅仅比超市里便宜了几元钱而已,但付出的“代价”则是额外买了很多并不太需要的东西。
采购年货不要盲从
业内人士表示,每年从元旦前后一直到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是消费市场的旺季,市民采购年货的需求十分旺盛,商家也纷纷推出丰富的活动。但恰恰就是在这个市场整体热度都比较高的时段,消费者往往被“裹挟”其中,看到所谓的优惠、促销,就会冲动消费甚至是盲目消费。个别商家也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套路频出,使得很多平时对市场行情不太熟悉的消费者很容易“中招”。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市场供给充足,消费便利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市民对年货采购的消费观念也不妨与时俱进。远离低价“诱惑”,按需消费理性消费,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必“囤”的年货,不妨少买或不买,把钱花在刀刃上。
本报记者 翟维鹭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