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音乐新闻

松下退出,日本半导体还剩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松下电器公司不久前宣布退出半导体业务,将旗下相关工厂、设施及股份转让给台湾企业新唐科技,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财经事件再次引发各界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关注。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过战后的高速发展,半导体产业积蓄起惊人的出口竞争力,以DRAM为代表的半导体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达五成以上。在那个巅峰时代,松下被视为全球芯片制造巨头。

  之后,伴随芯片技术的迭代发展,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新兴企业纷纷崛起,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本世纪初,日本芯片制造商尚有东芝、NEC进入半导体销售额全球前十,至2015年,全球前十的榜单上日本仅剩东芝一家。随着2018年东芝半导体业务转让交易的完成,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辉煌时代落幕。

  在近十年时间里,日本电器厂商大都进行了重大重组,纷纷退出利润微薄或者亏损的业务,传统家电业务基本上被变卖殆尽,半导体业务也是其重组的重点。

  松下年初立志要在今年实现半导体业务的扭亏为盈,无奈恰逢全球经济减速,各种努力下,亏损面虽然缩小,扭亏为盈目标却达成无望。为此,松下社长津贺一宏决定断臂求生,剥离亏损业务,将力量集中于具有未来性和成长性的事业。

  表面上看,松下的退出是因为半导体业务长期亏损。实际上,松下半导体业务的下滑,原因不仅仅在松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席卷天下招致了日美摩擦。1986年,美国迫使日本签订《日美半导体协定》,要求日本政府一方面限制倾销,另一方面对国内采用外国产品的用户实施奖励政策。之后,美国又通过1991年更新的《新半导体协定》,规定外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必须达到20%,强行增加美国的对日出口。此外,美国还强行阻止日本出口。1987年,美国认为日本未能主动限制倾销,以美国的所谓“301条款”为依据,挥舞关税大棒强行阻止日本产品输美,对日本产电脑、彩色电视等课以100%的高关税。可以说,日美贸易战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走下坡路的开始。

  此外,日本厂商的半导体业务大多是作为电器制造商的一个部门成长起来的,因此,其半导体产品具有面向家电、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这种出身和特点,形成了厂商独自研发、成本巨大、重复投资的低效局面。松下的退出再次证明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1976年,日本通产省牵头富士通、日立、东京芝浦电气等7家民间企业与研究机构,豪掷720亿日元打造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攻关项目。这一项目助力日本率先开发出超LSI制造技术,直接带来日本半导体产业80年代的繁荣。1983年,日本30家半导体制造商的产值超过美国。

  遗憾的是,这一“产官研”协同机制未能延续,项目持续4年之后,由于美国的施压被迫解散。日本半导体厂商重回势单力薄、各自为战、资金不足、研发进展缓慢的状态。

  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说,谈到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最常列举的原因就是《日美半导体协定》。其实从资本对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意义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为了支持新兴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在1971年创设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美国的半导体开发及制造企业,如英特尔、苹果、高通等,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从市场上筹得事业发展所需的巨额投资。

  松下的退出确实令日本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存在感进一步下降,不过,说到芯片,日本还有索尼可圈可点。索尼的摄像头传感器芯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具有垄断性优势。

  8年前,索尼因电视业务下滑陷入经营不振局面,2012年卖掉了以“VAIO”品牌知名的个人电脑业务,开始转攻图像传感器芯片。这一战略转型的成功,令索尼重新快速发展,2018财年索尼集团的营业利润率达10%。索尼正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以扩大技术和产能优势。

  此外,如果从更广的意义上看半导体产业,日本虽然在高投资高风险的芯片事业上优势不再,但在投资收益相对稳定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却牢牢把握主动权。日本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占比接近四成,而在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占比更是超过六成。难怪有评论说,日本已从芯片大国转型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供应大国。(刘春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