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和现代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粤剧‘世遗’十周年系列活动(北京站)”的重要板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广东省艺术研究主办的“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和现代发展研讨会”,于2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多位北京以及广东粤剧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广东这十年来在粤剧“非遗”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十年来,全省各地在粤剧保护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用以传承和发展粤剧的硬件设施,深化粤剧院团内部改革、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创排了一系列粤剧精品,培养了一批粤剧人才,挖掘、抢救、整理、出版了一大批粤剧文献……整体剧目演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在致辞中强调,要从整体上看待“非遗”项目,要深入粤剧深层次的结构去看问题,他希望粤剧在新时代能有新的作为。
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代表广东粤剧界的艺术家发言。她带来了喜讯——《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将于今日举行首发式。在坦言此项工作背后的艰辛的同时,倪惠英认为此举完成了一次对粤剧的回望,留住了粤剧的根与魂,为后来者提供了学习粤剧的坚实基础。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着粤剧的“遗产保护”“现代发展”等话题热烈发言,积极为粤剧艺术建言献策。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讲述了不同地区粤剧的风格差异,认为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强调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从事艺术事业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水准,因为作品出来后就会成为戏迷、票友模仿、学习的对象,他还呼吁各界人士要关注粤剧界“非遗”传承人较少的问题。
《中国戏剧》原副主编、戏剧评论家安志强认为,粤剧音乐具有很强的同化性,能将“拿来”的其他音乐融合于自身,因此在创作中各个部门如何更好地融合、统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与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分别作了总结,希望广东粤剧在下一个十年走得更稳,做出更大的成绩。(记者 张素芹、通讯员 张传若、于琦)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