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董明珠:以创新应变 为制造赋能
今年以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高端市场拓展和科技攻关领域进展突出,并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展望未来,格力将如何更好应对行业形势的变化?如何深入推动“双智”(智能家居和智能装备)战略?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
记者:有一种声音是白色家电行业正在逐步告别高增长阶段,尤其是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已经呈现出放缓趋势。格力认同这一判断吗?
董明珠:我不完全认同“告别高增长”这一看法。因为随着技术升级,电器消费产品会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会不断被创造出来。增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坚持技术创新,是否给消费者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
举两个例子吧。其一是电饭煲。过去,我们经常到日本买电饭煲,现在不仅不用去日本买,反过来很多日本人用我们的电饭煲;其二是油烟机。我原来用的也是进口油烟机,但只要做煎炸类食物,就必须打开厨房窗户、关上厨房和客厅的门,否则客厅里的油烟味会让人无法忍受。现在,我们做的油烟机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可以做到内腔6年免清洗,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这两个例子证明,市场是永远存在的,重要的是企业能通过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仅就空调产品来看,十几年前的空调产品在节能性、舒适感等方面完全不能和今天的空调相比。尤其是如今的格力空调已经真正做到了无声。同时,由于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空调结构,能够做到在改变温度的同时不对人直吹,让消费者在使用时既得到“风的帮助”,又避免了“风的伤害”。此外,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从使用成本、安全性等角度出台电器使用年限等相关规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增长空间。
关于企业营收和净利润放缓问题,我的理解是,企业规模和体量扩大后,计算增长率的基数变大了,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增长率等数据来看企业的发展。消费者与企业乃至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多要看“幸福感”。如果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增长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记者:新形势下,如何看待自主创新的意义?
董明珠: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创造者、引领者,要有能力引领一个行业的发展。
过去我们经受住了很多外部诱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培养人才之路。当时就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比如“国际化时代格力闭门造车”等。我一直认为,合作是要有的,但是怎么合作很重要。如果只是拿别人的东西,那不是合作,而是依赖。真正的合作是我们拿出像样的技术和产品,去和别人合作,与别人一起发展。
记者:格力为何提出“双智”战略?将如何推动这一战略?
董明珠:制造业是一个一个螺钉“打”出来的。格力电器从单一的电器消费品开始,发展到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电器全覆盖,符合我们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倒逼格力的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舒适化。
比如,当年加工空调需要某个零部件,必须达到一根头发丝几十分之一的精度,这对数控机床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国内没有达到格力要求的设备,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进口。2013年,我们决定不再依赖他人,自己去做智能装备,为全球服务。
有人说格力现金流很充裕,不能直接买技术、买设备,甚至花一两百亿元去收购企业吗?可以。但买来的企业,人才团队在哪里?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支创新队伍,培养出一支具有很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队伍,这才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和价值所在。
6年来,格力从智能装备上的“一无所有”发展到拥有百余种规格的装备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用于我们自己的生产线,也可以为全世界提供服务。
“双智”的核心是消费智能化、工业生产智能化。格力推动“双智”战略,最大的收获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做到了工业机器人自主研发、关键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自主研发。
记者:格力研发投入多,也申请了大量专利,如何更好使用和保护这些专利?
董明珠:申请专利是企业对自主研发成果的一种呵护。同时,格力的专利正在输出给全世界的企业,这体现了企业价值。
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已经大幅提升,不过还有继续加强的空间。目前,企业之间恶意侵权、恶意挖人的现象不少,阻碍了真正想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对专利和企业人才环境的保护,应当通过立法加强,也应当通过企业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相结合来实现。
记者:格力正在推动以“董明珠的店”为代表的分销商城发展模式,如何看待这一营销模式?
董明珠:我为什么为格力代言?因为我是格力法定代表人。我可以站出来说,格力要有质量问题,你可以找我。这是一种自信。“董明珠的店”是给消费者的承诺,我也倡议9万名格力员工每人都开一家自己的微店,希望通过员工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让消费者快速了解并真正享受到好产品,也希望这几万家格力专卖店、微店与企业的产品、服务能够真正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通道。(撰文 喻 剑)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