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资讯

大学博物馆的“赝品”之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大学博物馆的“赝品”之扰

近日,一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将重庆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篇文章质疑刚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为赝品。

文章是一位文物爱好者所写。他认为,该博物馆展出的铜车马、“商代兽面纹牛鼎”“汉代雁鱼铜灯”等均可能是仿制品,其他仿制品还包括仿南京博物院元青花梅瓶的罐子、仿国家博物馆鲜于庭诲墓骆驼载乐俑的陶俑、仿四羊方尊的乾隆年制瓷器等。文章还称,该博物馆甚至出现了“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宝石的乌龟”。

他的推断正确吗?这些作品是如何进入重庆大学博物馆的呢?有资料显示,重庆大学博物馆于今年10月7日开馆。馆藏的342件文物由重庆大学退休教授吴应骑捐赠,文物类别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掐丝珐琅器、百宝镶嵌、竹雕笔筒、古代玻璃器等。赝品事件发生后,重庆大学博物馆已经闭馆。据悉,学校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对网上反映的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悉,早在2016年吴应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收藏的文物均经过相关专家鉴定。那么,文物的真伪是由谁鉴定的呢?是如何鉴定的?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规定,国有博物馆的设立应当向馆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备案。重庆市文物局透露,重庆大学博物馆在建设时未在该局报备审批,目前文物部门已就此事介入调查。为何在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中,这一重要的审批程序却缺失了?重重疑点使整个过程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目前最当务之急的,是鉴定藏品的真伪,将赝品清理出博物馆。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显示,筹建博物馆是“希望通过建设博物馆及文博研究院,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综合性人文素养,使学校的人文社科发展得到全面提升”。博物馆关乎学生的审美美育和思想认知,承担着传承文化、学生美育的重任,入藏作品质量尤为重要,如果馆藏果真存在大量的赝品,那么就与这一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了。这也是事件迅速受到整个社会关注的原因。

当然,大学博物馆涉嫌收藏赝品而遭到质疑的事例不只有重庆大学一所学校。早在2016年,香港实业家邱季端将6000件瓷器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其所赠瓷器很快就被质疑为赝品。2019年1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也被张伯驹后人举报展出大量赝品,造成社会公众混淆。

这表明,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收藏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当前,藏品的真伪难以辨别,不少大学又在纷纷筹建博物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更应该慎之又慎,严格审批程序、管理制度和入藏手续等,对入藏作品更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博物馆的规范运行。不然不但不能体现高校的人文积淀,发挥教育、研究的功能,反而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名誉损失。

期待更多的大学能够引以为戒,不盲进、不冒进,严格鉴定程序,去伪存真,杜绝赝品进校园,守护好学校这片净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