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影新闻

规模牛场已成为生鲜乳生产的主体力量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8年调研显示,我国规模牛场数量4000个左右,规模牛场存栏荷斯坦奶牛504万头,前40位养殖集团存栏192万头,日产生鲜乳2.66万吨,规模牛场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化生鲜乳生产的主体力量。

  回顾2008年,受乳制品安全事件、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奶牛养殖开始了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奶牛养殖业从产业模式、技术和装备水平、产业竞争力、国际交流互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工端的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D20企业生鲜乳收购量达到1500多万吨,占全国的60%,龙头乳业依靠产品创新驱动业绩增长,前两大乳企纷纷进入了世界乳企前十强。

  在这十年间,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逐渐健全,提质增效的管理理念得以贯彻。奶牛散养转型养殖小区再转型规模牛场,规模化牛场建设速度加快,规模化养殖比例迅速提高,由2008年的16.5%提高到2018年的61.4%。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得以迅速推广,养殖的装备水平和饲料条件迅速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奶牛单产由4.6吨提高到了7.4吨,部分牧场奶牛单产可达8吨-9吨,达到了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产业素质的提升推动了奶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的提升,规模牛场的生鲜乳质量整体达到了欧盟水平。规模化水平和单产的提升弥补了散养退出导致的产量损失,确保了生鲜乳的有效供给,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奶牛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产业技术和装备得到迅速推广。现代化的饲料制作和营养管理技术、奶牛发情监测和同期发情技术、疾病和生鲜乳快速诊断技术、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现代犊牛饲养技术、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规模牛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其中80%以上的牛场使用的是奶厅挤奶模式,93%的牛场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全株青贮的使用率达到90%,进口苜蓿干草的使用率是50%。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跟踪监测,2010年开始我国规模牛场的生鲜乳的营养指标逐年提高,卫生指标细菌数和体细胞数逐年下降,生鲜乳质量越来越好。

  我国奶业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和诸多问题,包括产业竞争力不强、种养结合不足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奶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在饲料方面,国内玉米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豆粕等蛋白饲料依赖进口,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缺口大。在人工成本方面,国内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长。在饲养成本上也高于国际奶业发达国家,2018年我国规模牛场每公斤牛奶成本为3.2-3.6元,大幅高于世界平均1.8-2.2元的水平。

  在我国奶牛养殖是种养分离的状态,“种地的不养牛,养牛的没有地”。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有56%的牛场没有土地配套,种养分离除了造成玉米青贮、优质牧草需要外购之外,更大的挑战是造成了粪污消纳的压力,牧场因粪肥(特别是液体)无处消纳被迫缴纳排污费或造成牛场关停,尤其是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地区,2018年奶牛养殖场呈加速退出的态势。

  我国奶业经历过坎坷,也迎接过辉煌,中国人的奶瓶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据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牛奶需求量年均增长率是2.5%-3%,牛奶产量增长率可以达到2%。推测我国2023年乳制品的总供给量(折合原奶)可以达到5300万吨,我国的奶业人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开发本土化饲料资源和区域性典型低成本配方;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长寿性等遗传性状的选育,建立和推广牛场粪肥(沼液)处理和还田标准和技术规程,解决养殖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认识争议问题;开展牛场粪污低成本处理技术和施用模式研究和推广,降低牛场的环保压力等,都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力度。展望未来,我国奶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李胜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