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资讯

注重细节“深海班车”这样炼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下潜这一天,7点开饭,8点前潜器入水,水中时间保证不低于8小时。特殊情况少于4小时的,潜次无效。”

“潜器下潜速度大概每分钟38米至41米,是布放和回收最快的潜器。速度越快,科学家的水中作业时间越长。”

“潜器5点回到甲板,5点半开饭,6点半检查潜器,晚上做充电充氧等备潜工作。如果夜潜,夜里入水,早上出水。”

“探索一号”TS12第二航段的第一次科学例会上,面对登船科学家,领队细致介绍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作息”。十几天来,以上规矩被不打折扣地执行。作为高度国产化的我国第二艘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是“国之重器”却不高高在上:“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180余次下潜,送近百位科学家深潜作业,像一趟到点往返的“深海班车”,准时安全、尽职尽责。

只有一天失约

“我们在坚持一些事情——一些在科研成果体系里从来不是指标,但构成我们的能力的事情。”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说,比如每天连续下潜,比如水中时间超过8小时,“下水一游”不作数,再比如适当放宽下潜的海况条件限制,降低运维成本,开放给全世界科学家使用。“‘深海勇士’号是世界上唯一执行常规化夜潜模式的载人深潜器。”彭晓彤说,背后除了有技术作保障,更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具体可感的细节。

本航段起航以来,“深海勇士”号每天按时潜入深海,中间只有一天因为台风失约。为了不让科学家的下潜计划被延宕,团队甚至赶在台风到来之前追加了一次“夜潜”:近40个小时的3次下潜留给团队的准备时间可丁可卯,但有严谨细致的计划作保,人人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探索一号”上,“快”和“静”令人印象深刻,深潜部、轮机部、甲板部等,大家吃饭快干活快,行动迅速,同时不怕风险、各负其责,“决不让自己的工作耽误潜器作业一分钟”。

科学与技术并重

对于参航科学家来说,“探索一号”的专业环境同样是他们反复提及的。“科学与技术并重,效率特别高。”同济大学教授钟广法说。

在这座“海上实验室”里,研究古海洋环境和地质变化、地球化学、生物和微生物等的科学家分属不同的专业,但学科碰撞的火花时刻迸发。比如冷水珊瑚的研究,作为本航段占比最大的科学任务,有科学家侧重于研究珊瑚骨骼中的古海洋信息,有人则会取样珊瑚组织研究深海生物。每一潜次几乎都会捎带是否遇上另一航段目标“海底垃圾堆”的消息。“上来之前还是很紧张,但后来看船上每天下潜,感觉就很平常了,跟‘坐班车’一样。”同济大学教授贾国东说。

“随着潜次的增加,更加微小的不可预期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使用频率,让问题暴露出来。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故障面前积累经验,提高国产深海装备的技艺水平。”彭晓彤说。

“她的尊严在深海”

年轻的潜器和身后团队也在成长。潜器固定好后要第一时间给机械手带上手套;在潜器上安装采样篮时要把固定带沿边缘剪齐以免造成伤害;潜器回收时放多长的缆绳最合适……前一天晚上开会有人提出人在潜器出口穿鞋的时候打了个晃,有安全风险,第二天就改成先走到楼梯再穿鞋。大家持续探索最优的可能。

写有“向深海深渊进军,对科考成果负责”的横幅悬挂在每天召开科学会议和工作会议的房间。在“深海勇士”号常规运行满一年的纪念文章中有这样的表述:“深海勇士”号通过瞄准国际载人深潜器的最高运行标准,通过融合“向深海深渊进军,对科考成果负责”“宁冒风险,不当逃兵”的精神,通过去行政化和强调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的努力,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文化和价值准则。“她是将科技人员送到海底的载人潜水器”“她的尊严在黑暗宁静的海底”,文章中写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