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组建5年纪实
车轮上的千里眼熔铸天网 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组建5年纪实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谢 丹 张鹤
7月初,长江支流侧畔,即将奔赴西北某地参加比武考核的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正在这里进行无预案、无依托条件下的整体训练。
一出营门,官兵们就面对“敌机”突袭、行军突遇道路障碍等情况,一边机动一边按战法进行应急作战。抢修车辆、自动化转人工上报空情、实施战场救护等课目紧随其后,接连考验官兵们的能力素质。
机动营营长郑海滨说:“部队只有像打仗一样训练,上了考场、战场,才能做到像训练一样打仗。”
在摔打淬炼中不断成长
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于2014年3月组建,是部队改革调整期间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历经3次整编融合,主要担负空防责任区内空中预警情报网的机动强网补网和区外支援补网任务。
组建5年来,他们每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执行演习、驻训任务,累计行军近两万公里,积累了边境、戈壁、沿海、高原等不同地域作战经验,创新多套各类战法、训法。
2017年,机动营在空军年度军事训练检查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去年,在战斗力建设方面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支优秀的部队,在刚组建的一次考核中却门门挂科。
组建之初,上级对机动营寄予厚望,不仅一次性将各类训练器材配备到位,而且专门为他们找了一处野外训练场。
然而,在一次上级组织全要素实兵拉动考核中,一名司机因不熟悉地形夜间行军掉了队,未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一名操纵员不熟悉雷达全功能,运用反干扰、反侦察手段时频频出错。
考核结果显示,他们几乎门门挂科。
复盘反思,官兵们一致认为,在机动营第一茬人中,有过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官兵不足20%,缺骨干、缺人才,是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
自此以后,他们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分层、分类训练,区分分队指挥员、操纵员、雷达技师、指令员和通信技师等岗位专业,既练机上也练机下,既练个人也练整体;紧盯战场需要,不设脚本、不定预案,常态化开展带有实战背景的雷达机动组网训练,围绕快速机动、情报入网、阵地防卫,突出陌生地形、复杂天候和无依托保障,全面提高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
机动营副营长葛志说,组建至今,有一个课目是他们坚持每周必训的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