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 这些城市正在跟上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两天成为了各地百姓关注的热点,不仅是上海,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垃圾分类举措未来还将向全国推广,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那么,这些城市目前进展如何?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打探。
推进垃圾分类,多地列出时间表
6月6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所有区县城市建成区、建制镇所在地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建成区内35%的街镇和全市10%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8%。到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在主城23个街道试点垃圾分类,主城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3144个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
6月27日,武汉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对武汉市垃圾分类工作提出要求,2019年底要实现全市行政单位、社区(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60%、50%,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至今年4月底,武汉有17200余家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275个社区和417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人口达76.3万户近230万人,单位和居民分类覆盖率分别达33%和21.3%。
对于违反垃圾分类要求的处罚,各地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对于违反规定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还拟逐步推行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信息纳入单位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定期考核评估相关单位的履约情况,并纳入城市管理信用评价监管系统,进行累计记分管理。
“四大类”提法有不同,标准无冲突
源头的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
按照今年1月重庆正式施行的《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重庆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与上海的干湿垃圾提法并不冲突,上海的湿垃圾就是易腐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只是提法不同而已。重庆市要求在做好日常“干湿”分类的基础上,再实施四分类,结合实际摆放“四分类”收集容器。
武汉市早在2018年1月就制定《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明确规定武汉市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湿垃圾(餐厨/厨余/易腐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不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中湿垃圾的不同叫法,主要是根据其出处,比如餐馆的湿垃圾一般油脂较厚,称为餐厨垃圾,是由专门部门来运输处理的;厨余垃圾则一般是指居民家中产生的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易腐垃圾则主要指农村地区的湿垃圾。其他垃圾和不腐垃圾,其实是城区和农村地区对于干垃圾的不同叫法。
“互联网+”“美洲大蠊”,垃圾分类也有“黑科技”
厦门市在2018年4月就对不进行或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开出首张个人罚单,但是对于垃圾分类并没有停留在以罚为主上,而是坚持人力与科技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垃圾分类及数字监管。为破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难题,厦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数字监管系统建设,运用数据库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接入全市餐厨收运车、餐厨垃圾桶RFID卡信息和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数据信息,实现餐厨垃圾产、收、运、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完成智慧环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APP平台,以实现垃圾收运的网约化,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在济南市各区县也在尝试科技新方法。如在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10亿只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天可吃掉章丘区50吨餐厨垃圾,开创了国内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模式。
重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建成运行垃圾焚烧厂5座,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达到90%,填埋场1座、餐厨垃圾厂1座。全市建成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8980个、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45个,建成投运生活垃圾二次分拣基地(站)18个。重庆力争明年,主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处理。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