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绯闻八卦

香港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搭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香港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搭桥”

  新华社香港6月9日电 题:香港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搭桥”

  新华社记者郜婕

  “香港很少有医患冲突,部分原因是香港有医务社工。医务社工的角色很重要,是联系患者与医护团队的桥梁。”

  对自己的工作,香港沙田医院医务社会服务部主任邝咏娴如此描述。

  医务社工具体如何联系医患?邝咏娴掰着手指列举:帮助患者申请医疗费用减免和经济援助,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情绪安抚和心理辅导,配合医护团队为患者制订和实施出院计划,需要时为患者转介社区福利服务……

  “医护团队专注治疗,医务社工就负责照顾患者家庭性和社会性的需要,可以说是治疗之外的所有事情。”她说。

  邝咏娴服务的这家医院共有十余名医务社工,由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社署)派驻医院,作为临床小组一员,与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共同为患者服务。

  他们的办公室不难找,医院大楼内多处可见“医务社会服务部”的指示牌,循着指示牌上的箭头就可找到。每周五天半的工作时段内,这里常有人进进出出。患者家属会来这里找医务社工面谈。医务社工也会每天去病房探访病人,每周与医疗团队开会,配合医患双方的需求。

  邝咏娴说,医务社工与医疗团队每周的例会常常一开就是三小时,因为要逐一讨论一个病区内数十名患者的情况。医生介绍每名患者的治疗方案,向医务社工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探讨需要申请哪些社会服务来配合治疗方案顺利实施。

  有需要时,医务社工也会把医护人员和某名患者的家属请到一起开“家庭会议”,帮助医护团队更直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想法和顾虑,对治疗方案做出解释或调整。

  除了联系医患,医务社工也像是医疗服务与各种社会服务之间的“链接”。邝咏娴做医务社工的几年里,不知多少次帮患者向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申请医疗费用减免,向社署申请俗称“综援”的社会福利补助,向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社区长者中心、中途宿舍等机构转介服务需求。

  “一个人生病,牵涉的是整个家庭,需要各方面的社会服务来支持。”她说,社署拥有涵盖各类社会服务的网络,其派出的医务社工通常有在这一网络不同单位轮岗的经验,能够从整个家庭所需的角度出发,为患者和家属链接适切的社会服务资源。

  这样的医务社会服务部,香港每家公立医院都有。据社署统计,截至2018年底,香港共有57个医务社会服务单位和739名医务社工,覆盖所有43家公立医院和部分公立专科门诊诊所。

  香港的医务社会服务起步较早,早在1939年就有“施赈员”为患者提供救济。后来,这项工作的任职资格逐渐规范化,必须是受过专业社会工作训练的注册社工,工作内容也从物质救济为主发展为联系各方面社会服务,“施赈员”便改称“医务社工”。

  20世纪80至90年代,各医院的医务社会服务单位得到整合,由社署或医管局接管,香港的现代医务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建立。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慢性病患者增多,香港市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对医务社工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在邝咏娴所在的医务社会服务单位,每名医务社工每月需要处理数十个个案,其中不少个案需要持续数月。

  “不是患者出院就代表个案处理结束,很多时候医务社工还要继续跟进。比如一些老人出院后无法照顾自己,就需要医务社工跟进转介社区老人照顾等服务。”邝咏娴说。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周燕雯早年也曾担任医务社工,对医务社工在“医院之外”的角色尤为强调。她告诉记者,香港公立医院不时出现床位紧张,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出院后的照顾和康复计划尤为重要。

  除了处理个案,医务社工还需开展外展服务,如提供危机心理干预、公众健康教育等。

  “特区政府近年计划在香港各区建立社区健康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同时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升市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意识。这些都是医务社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向。”周燕雯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